兩個婚禮撞上一個殯禮

第82期專題文章——2024年12月號

陳永超神父
天主教香港教區副主教

(2024年11月2日,本院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舉行神學日感恩崇拜,由天主教香港教區副主教陳永超神父證道,題為「兩個婚禮撞上一個殯禮」。下文為講道的文字紀錄。)

各位親愛的來賓:

在聚會中,大家聆聽了聖經的內容後,可能會問,為什麼選擇了這幾篇經文?其實,這與我受邀成為講員息息相關。當我接到邀請時,便開始思考:應該傳遞些什麼內容?是真實的事例,還是虛構的故事?相當巧合的是,今天除了是各位的畢業典禮,我本來還須出席兩場婚禮和一場殯葬禮,這讓我有了不少反思。

大家看到這個題目「兩個婚禮撞上一個殯禮」,或許會聯想到一部電影,沒想到此時此刻竟出現同樣的情境。今天的實際情況是,我主持了兩場婚禮,因時間的關係,原本在兩場婚禮之間還有一場殯葬禮,但因未能趕及,無法參與。然而,類似的情況並不罕見。

場景和心情的轉換

這讓我想起保祿宗徒,剛才我們所聽到的聖經片段提到「為一切人成為一切」。那麼,怎樣才能成為一切人呢?例如,當我主持婚禮時,我懷着喜慶感恩的心來祝福;而當我轉換場地去主持另一場殯禮時,心情又需要重新調整。因為我不可能帶着笑容去陪伴悲傷的苦主,反而需要與他們一起哀愁。這樣的心情轉換在我的信仰生活中,有時確實帶來挑戰。

剛開始工作時,我擔任副本堂,並由一位本堂神父安排各項工作,讓我們去體驗。由於經驗尚淺,本堂神父大多會避重就輕,讓我們承擔較輕省的工作。隨着時間的推移,服務的對象和需要關注的事項越來越多,讓我有更多機會遇到類似上述的情況。在那時,我也會感受到場景和心情轉換所帶來的一些衝擊和困難。特別是當亡者與我有一定程度的熟悉,大家認識已久,對方曾像家人一樣安慰過我,當我主持他們的殯葬禮後,接着又舉行婚禮,那種狀況實在令人難以承受。然而,在這個過程中,我感受到上主的安慰。

父的住處

今天我們聽到的福音中,耶穌對自己的宗徒說:「在父的地方有很多住處。」這段聖經片段來自耶穌與門徒共晉最後晚餐時的對話。在這個過程中,有時會讓人聯想到耶穌是否指天上的住處。但經過深思熟慮,我發現耶穌並不只是讓我們關注死後的事情。當耶穌傳講天國的時候,祂時時刻刻都在傳遞一個訊息:天國就是在現在,因為它已經來到了。因此,我相信耶穌所講的父的住處,不僅僅是在天上,還包括地上的住處。當我們能夠與祂同在時,我們就會找到自己的安心之所。

因此,畢業生被委派到不同地方服務時,常常會思考自己的去向,尋找服侍的地方。然而,我邀請大家相信耶穌的話,祂告訴我們,父的家有很多住處。這些住處有時並不一定是聖堂、醫院或學校。在這個世代,仍有許多地方未曾接觸過耶穌,未曾聽過祂的名字。當我們願意前往那些地方時,我們就能將這些地方轉變為主的住處。我們都知道,主真正喜愛居住的地方,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。

大家經過多年的神學訓練,經歷了長時間的心靈培育,其實在你們的內心中,都建構了這個神聖的居所。在面對生活的轉變和無常時,大家可以回到耶穌賜給各人的這個內在住處,讓祂陪伴及安慰大家。

當一項工作結束後,無論是婚禮還是殯葬禮,我都會花一點時間靜下來,回到這個內心的住處,邀請主耶穌基督相伴,向祂訴說我內心的衷情、苦況、軟弱、困難。在這段和主耶穌相處的時光中,我能夠得到領悟和更新。然後,當我再次回到現實生活中,面對我的工作和羊群時,我會發覺自己並不是孤單一人,而是時時有主的陪伴。我相信耶穌所告訴我們的這個住處,其實就是與祂在一起。因此,當多默問起祂「往何處」的時候,祂表示自己就是道路、真理和生命。透過與耶穌在一起,我們不需要擔心自己在哪個地方服務,也不需要擔心是否有地方可以服務,因為主會親自點派我們。

可能你未必在這個地方工作,但很可能祂會召喚你去其他地方,即使那是一種痛苦和困難的情況,就像被人排擠或拒絕。這種經歷,其實是我當年擔任神父時所領悟的經驗。我曾認識一些青年,他們渴望成為神父,前往不同的修會或教區詢問,是否可以成為神父。然而,大家都告訴他們不合適,但他們並未因此放棄,因為他們相信上主會照顧他們。最終,他們找到了與自己信念相配合的修會。

當然,在這個過程中,他們經歷了許多艱苦和挫折,但最終都成為了一位神父。回首往事,他們會說,每一次的「撞牆」、「撞板」、失敗或吃「閉門羹」,其實都是上主為他們指明方向的時刻。所以,當遇到困難和挑戰時,我們不需要害怕,因為耶穌與我們同在。只要我們回到祂為我們預備的住處,與祂相遇,看着祂,我們就不需要懼怕,因為祂總會為我們指出方向,告訴我們真正的住處。

崇基學院副院長黃念欣教授(左一)、神學校董會主席郭志榮牧師(左二)、本院院長葉菁華教授(右一)頒發「耶穌為門徒洗腳像」模型予陳永超神父,以示感謝!
崇基學院副院長黃念欣教授(左一)、神學校董會主席郭志榮牧師(左二)、本院院長葉菁華教授(右一)頒發「耶穌為門徒洗腳像」模型予陳永超神父,以示感謝!
與復活的主相遇

祝願每一位完成神學訓練的同學,懷着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,無論是繼續升學,還是開始尋找侍奉的地方,甚至未必有具體的侍奉場所,而是可能從事其他工作。讓我們時時緊記,主耶穌基督在我們心中,並將這位耶穌帶到工作與生活的場景中,使人能夠與你心中的主耶穌相遇。

在這個時刻,我們相信,無論是喜樂、悲哀、痛苦,還是任何狀況,主耶穌基督都會陪伴我們,使我們能夠將真道及這天國的喜訊傳揚開去。願你們每一位都成為福音的傳播者,就像保祿宗徒一樣。保祿從前是一位迫害者,但在與主耶穌相遇後,他不僅經歷了180度的轉變,更可以說是360度華麗的轉身,最終成為宗徒。雖然耶穌揀選了十二位宗徒,但實際上宗徒的數量更多,因為保祿就是一個典範,還有其他人在復活的基督面前相遇,他們都成為宗徒,將信仰傳遞下去。願我們在信仰的旅程中,勇敢地傳揚福音,成為主所喜悅的器皿。

今天,我相信在你們的學習過程中,以及在信仰旅程裏,都曾經與復活的主相遇。或許,那時候你們並不完全認識祂,因為每次耶穌復活後的顯現,祂的容貌似乎都有所不同,沒有人能在第一時間認出祂。然而,當我們靜下心來細想時,會驚覺「原來這就是主啊」。你們作為這個世代的宗徒,承載着保祿宗徒的精神。我們不應該計較有沒有賞報或迴響,重要的是堅持按照主的邀請,繼續將這個真道傳播。

願基督的救恩臨現在我們的世界,因為我們知道,身邊還有許多人雖然聽過耶穌的名字,但仍不真正認識祂。讓我們攜手合作,無論來自任何宗派,心往一處,為人民的得救而努力,讓他們有機會認識耶穌基督。最後,願上主祝福我們每一位!

講員簡介:

陳永超神父在1999年畢業於羅馬傳信大學屬校聖神修院神哲學院,獲取神學學士學位;2001年晉升神父。隨後,奉主教的派遣,在不同的聖堂、教會機構及社會事務機構參與牧養及傳揚福音的工作;2021年12月,被香港天主教教區主教周守仁任命為副主教,協助教區事務的管理和策劃。陳神父同時積極參與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神學對談及基督教合一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