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7-21 | 詩23篇

鄭漢文博士 (′11 MATS, ′18 BD)
  • 崇基學院神學院名譽副研究員

基督信仰之宗教語言究竟有甚麼重要元素或用法?缺之,則遞減信仰之為信仰?有沒有甚麼語言元素或用法對信仰成長好重要? 
詩篇23篇例示了一個信仰回應,就是「認信」(confessional use of language)。《論語》中,提到「詩可以興、觀、群、怨。」信仰語言中有詩篇23篇,這首詩,也有其作用。以下針對信仰語言的認信用法作反思。認信同時把語言用作三種意志行使:一是承負擔起 (commissive),二是告解表白 (expressive),三是見證示意 (testimonial)。

23篇第一句就教我們「認信」,像詩人(大衛)認「耶和華為我的牧者」。認信時,第一身言說者感到自己被上主護佑(神保守我)(God provides)。在認信中會出現一種生命境界。借用「氣」這個意念,生命被眷顧的境界包括以下數種氣感,建構成認信者的生命境界:

「青草地溪水旁」有空氣、有生氣,無有所缺; 
「靈魂甦醒」有靈氣,心中有義; 
「面對幽暗」有勇氣,不怕遭害,得著安慰; 
「面對敵人」有底氣,福杯滿溢; 
「恩惠永隨」夠長氣,住足成世。 

對於新信者,好值得先學習這首詩。初進入基督宗教信仰群體的新成員,因這首詩常被引用,好快就會接觸到詩篇23篇,被觸動後,這首詩篇便成為信仰語言的核心或重要的元素。詩篇23篇漸漸在崇拜中、在信群生活中,借作祈禱,時作頌唱,引之研經。信仰生命漸漸成長,生命境界漸漸進入「上主護佑」(神保守我)的體悟。之後,在人生關鍵時刻,在消化人生經歷時,信者會對這首詩再有體悟,每有會意,欣然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