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期校友專訪——2024年3月號
Jadesmon Saragih(下文稱Jades)出生在印尼基督教家庭,父親是牧師,母親則非常熱心地參與教會事奉。他在小時候就開始接觸聖經,而這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他曾夢想成為老師,但他深知,一切都意味着需要他需要財政上的支持。父親和大姐是衛理公會的牧師,但由於父親早逝,家庭陷入經濟困難,母親獨自一人承擔起整個家庭,而他的生活費則主要依賴大姐在家鄉牧會的薪金收入。
2006年,Jades還就讀高中時已在印尼接受當地的神學教育。Jades回憶道:「初次接觸神學時,我還是青少年,學習對聖經和基督教神學的批判方法等令我內心感到憂慮。」當時的他已經具備了以英語交流的能力,並且能夠自行閱讀希臘文的新約聖經。親友們皆一致認為他具有語言天賦,要知道他來自印尼的普通家庭,居住的地方也離市中心較遠,接觸外語是相當不容易。
「當時我並沒有確切的人生規劃,仍在尋找我的志向。」對他來說,讀神學不是他從小的志願,而是一個偶然的決定。相對其他學位,攻讀神學學位學費較相宜,加上父親是他崇拜的偶像,故此他選擇攻讀神學。漸漸地,他發現自己對聖經研究萌生了興趣。2011年,也是他在印尼Kalimantan Evangelical Seminary修讀本科課程的最後一年,撰寫論文時,他開始考慮是否應該繼續攻讀神學碩士學位,然而,他並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神學院進修,同時他也面臨升學費用的問題。然而,幸運的是,他遇到了一位德國學者Dr. Ruth Schäfer,她看見他在聖經研究的能力和潛質,便鼓勵Jades前往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攻讀,因為校方會支持經濟有困難的學故鄉—神學旅程的起點和終點生,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在崇基神學院繼續他的神學學習,順利獲得全額獎學金的支持,使他無後顧之憂地進入聖經研究的領域,也令他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。她更為他支付了前往香港的單程機票,和他一起作了這個人生重要決定。她說:「日後,我定必會看到一位來自印尼的聖經研究學者。」帶着這位老師的鼓勵,每當他懷疑自己時,都想起了她的支持和鼓勵,幫助他繼續前行。
抵港後,他隨即遇上來自美國的韓裔客座教授徐洸善教授 (Prof. David Suh),並與他進行了深入的交流,瞭解到亞洲視角的聖經研究;Jades也提及一些對他影響深遠的學者,例如:生動有趣地教授西方教會史的白德培牧師、清楚闡述當代教會問題的龔立人教授、為他打下良好系統神學基礎的葉菁華教授、領他進入釋經和女性主義領域的陳南芬教授;他又感謝當年的論文指導老師陳龍斌教授和前院長盧龍光牧師,在他們的指導和鼓勵下,順利完成了整個學習過程。在他進修期間,他更有機會參加各種非正式聚會和學術研討會,和海外及本地學者、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。
在崇基的日子,他不但接觸到不同宗派的傳統和觀點,並了解到神學論述的多樣性;所學習到的研究方法為他日後學術深造奠下穩固的基礎;憑着流利的英語,他在校園內能夠輕鬆地跟老師和同學溝通;校園以外,為了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,他學習了一些日常使用的廣東話語句,使他在大埔菜市場等地方通行無阻,盡享購物的便利。然而,人在異鄉偶爾也會感到孤獨。故此,他特別感激香港同學,為他提供翻譯和各種幫助,使離鄉別井的他仍能順利地渡過數年的校園生活;他與來自緬甸和內地的學生共用宿舍房間,彼此建立了一份深厚的友誼。在神學院的資助下,他於就讀的第二年,有機會參加海外交流團,訪問了緬甸的仰光,與當地的學者和校友會面「我的宿舍中有五個人,同房有內地和緬甸的同學。」在Jades就讀的第二年,他與一些來自緬甸的學生共用房間。「我很珍惜大家之間的友誼。2017年,我更訪問了緬甸的仰光;後來,他參加了暑期課程,前往瑞士體驗普世教會和跨文化的氛圍。他非常珍惜這些機會和難能可貴的經驗。
在進修的三年內,他住在神學樓,這個給予他許多快樂回憶的地方。宿舍生活多姿多彩,期間更和同學一起參加了舍際的拔河比賽。「這些回憶將會伴隨我一生。我感激神學院提供的支持和機會,香港同學和朋友的支持,使我的校園生活豐富和別具意義。」
2015年,當Jades即將離開香港時,與即將卸任的盧龍光牧師見面。盧牧師着他回印尼教會中事奉的教誨,與他從上主而來的呼召互相呼應着。他深信自己來香港學習,為要準備自己回家鄉服務。2016年,他順利加入印尼聖經協會擔任翻譯顧問。他視聖經公會的工作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。他對聖經語言和訓詁學的熱情,再加上在母校所取得的學位和給予的訓練,以致他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崗位。
「記得關教授曾說,神學學習產生 “Unfinishing effect”,令我一生受用。」他深深體會踏上神學旅程後那對他永無窮盡的影響,不單培養出他對知識的渴求,求真的精神,參與事奉的積極,像基督一樣的謙遜,都是他在香港學習到最重要的功課。「心裏謙卑才能有勇氣承認和修正錯誤的觀點,而這是成為基督僕人的重要特質。」他也深信這特質是機構領導人、神學院院長、教師,聖經翻譯者和所有參與事工的人的重要特質。「在聖經翻譯領域,謙卑態度使我們能開放自己,接受聖經研究的新發現和新結論,同時也聽取其他人意見,參考傳統,集思廣益。」他記得在參與《創世紀》翻譯時,印尼聖經協會建議修改經常被譯為「蒼穹」或「廣袤」(希伯來文:raqia,創1:6, 7)的詞,因印尼信徒將其理解為幾乎與天空同義。更好的譯法是像圓頂一樣的結構,而印尼語中的“kubah”(圓頂)更準確表達了這個概念。然而,在與當地教會協商過程中,這個詞因在穆斯林信徒中應用更廣泛而被信徒否決。最後,他和同工商量後尊重讀者的回饋,不修改這詞。他認為能夠細心聆聽讀者的反應,認真回應就是謙卑服侍的例子。
在印尼聖經協會工作了六年之後,Jades於2022年9月起在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攻讀博士學位。他感謝家人,特別是母親的支持,也感謝校方和印尼聖經協會的資助。在他家鄉的許多地方,基督徒只能透過口耳相傳來獲得福音,並且缺乏閱讀和理解聖經的能力。他希望自己的事奉可以服務更多的人群,並將上帝的信息傳達給他們。「當我們理所想當然地認為,人均可用熟習的語言文字來表達信仰時,最終你會發現,這些機會其實只屬於大多數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士;他們擁有不同版本的聖經,並在靈修時閱讀不同版本的聖經而受益。然而,在世界其他許多地方,有些基督徒只能透過口耳相傳來得到福音;他們非但沒有聖經,即使有,也不會明白;有些人須走一段更長的路才能學習到神的話語。」他希望透過自己的研究和事奉,幫助印尼信徒以自己的語言來獲得上帝的話語,與上帝相遇並互動。「回到印尼教會事奉!」帶着這個重要的使命,Jades再次踏上神學旅途。
(訪問、撰稿:李廣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