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6-09 | 林后4:13-5:1

姚志鹏医生 (′14 MACS)
  • 本院兼任老师

可能带着著辅导员的背景,我特别留意4章16至18节,经文中提及几对对比的字眼、状态:「外在的人」、「内在的人」;「日渐朽坏」、「日日更新」;「短暂」、「永远」;「轻微」、「极重无比」;「苦楚」、「荣耀」;「看得见的」、「看不见的」。从这些描述中可以得知,授书人似乎正在经歷他们看得见的、外在的人的苦楚而日渐朽坏,这些苦楚可能是出自自身的,也可能是外在环境而来的巨大挑战。保罗为这些信徒提供牧养,从18节最后的「暂时的」对「永远的」道出了保罗的牧养神学。 
先说我个人辅导的经验,不少来寻求辅导的朋友都因不能处理当下的困难而產生焦虑、抑鬱,这些外在的、看得见的苦楚,把他们压得动弹不得从而被迫跌进既定的思考模式,结果进入焦虑与抑鬱的钻牛角尖状态,此状态使案主缺乏动力去学习从另一角度看事情。辅导此情况的其中一个方向是 cognitive affec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 (认知情绪行为治疗),在建立与案主足够的关係基础后,辅导员为案主合宜地提供一个认知上的视觉去看当下困难,辅导员不是为问题提供另一答案,而是为案主另闢路径,发现当下的可能性,不需要一定使用过往既定的想法面对问题,希望藉此带出案主在行为及情绪上的改变。 
依我看来保罗的牧养神学正是这样的方向,保罗为哥林多信徒从属灵的角度另闢路径,为他们提供时间性上的新视野,提醒他们不要把困难聚焦在现今这一刻,而是要从永远的视觉来看困难,这个「拉阔」时间的观念,为人们提供了很多「可能」:「困难终会过去」、「苦尽甘来」、「若然未报时辰未到」等等,这些「可能」提醒信徒世界最终极的主宰是基督、终末的世界是神的国;的确,要在当下的苦楚看见荣耀、现今朽坏的世代看到天国的实现,一定需要一个拉阔的属灵视野,连繫当下到终末,这样我们才不会丧胆。 
最后希望申明及提醒一点:我不是要强迫正在经歷困难的朋友要一味的正面,例如在严重的病患中说要看到神的管教、失去至亲之时要说神有美好的旨意(这都是不近人情的说话,但很多基督徒往往在不合适的时候说出此等大道理,在伤口上洒了盐),毕竟我不是一个走荣耀、得胜神学这一套的人,我只希望真诚地与人同行,按每一个人的步伐提供心灵上、属灵上的支援。但愿我们每人都有牧养的能量:既有属灵的真理,又有怜悯人的心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