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人與神同行——馮少雄/楊慧芳 (’11 MACS; ’14 MATS)

第76期校友專訪——2023年6月號

馮少雄、楊慧芳夫婦於2011年及2014年分別畢業於本院基督教研究及神學研究文學碩士課程。楊慧芳為註冊護士,在浸會醫院服務23年,於2006年退休;馮少雄為崇真會長老,現任基督教協進會義務總幹事。二人育有兩個兒子,已成家立室。39年的婚姻,緣始於一次旅行。

旅程相遇.千里姻緣

1982年暑假,剛在理工畢業的少雄和兩位中學同學到絲綢之路旅行,偶遇亦剛於同年護士畢業的慧芳和兩位護士同學在當地旅遊。三位男生在「他鄉」遇上三位女生,並沒有發生預計的劇情,成為三對戀人。少雄笑說:「旅途中,我和一位男同學向她們搭訕,因那次搭訕,認識了她們,往後一起結伴同行餘下的旅程。」正所謂「千里姻緣一線牽」,但這線牽起後,繼續往哪兒穿呢?

岳父穿針.上主引線

新疆一別,各人回到自己的崗位,偶爾會邀約聚會,展開有如清水一般的友誼。慧芳在護士學校時曾有教會生活,但畢業後一直未覓得合適的聚會點,而當時在崇真會荃葵堂聚會的少雄得悉後,便邀請她到自己堂會。少雄說:「翌年,在春節期間慧芳邀請那班絲路朋友到她家吃飯,當中也包括我。她父親是生意人,家中擺設了一棵大桃花,突然慧芳的父親着我在桃花下轉轉,由於聚會中也有其他男生,但他只挑選了我。」被揀選的少雄傻笑着說:「我當時覺得奇怪,為何她父親只叫我在桃花下走一圈,還跟我說,走完這圈後便會有桃花運了。」慧芳在旁也甜甜地笑着說。「我也感到奇怪,因為當時我倆只是普通朋友。」在桃花下走完一圈後,他們雖沒有立即成為戀人,但是,二人繼續恆常地上教會,少雄事奉,慧芳從旁協助,就這樣,最後也應驗了岳丈大人的「預言」。

馮少雄從理工畢業後,從事建築行業相關的行政工作,後在市場研究公司進行媒體研究,包括電視收視率等。因緣際會下,他加盟中學同學的製衣廠,從1990年開始營運至今。慧芳畢業後,一直在醫院擔任護士,是一名具使命感的醫護人員,名利從不在她的考慮之內。任職護士期間,她要求自己堅守原則,不論病人的背景,都要一視同仁地看待,努力協助醫生,幫助病人康復。這邊廂,少雄因公司的業務漸入軌道,二人在教會的事奉也日漸增加。

結伴進修.粉碎傳聞

2007年,少雄腿部長了個肉瘤,越長越大。他和家人當時非常擔心,化驗結果為高度惡性淋巴瘤,經手術及電療後,終於康復。他感謝上主存留他的性命,並感謝在治療期間各教牧和弟兄姊妹的代禱,他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能盡心盡意地事奉上帝,故此要好好裝備自己。同時,慧芳也從職場退下來,二人商量後便結伴於中國神學研究院修讀課程,後於2008年起到崇基學院神學院花六年時間,分別完成基督教研究文學和神學研究文學碩士課程。

慧芳的基督徒同事(對崇基神學院有所誤解)得悉她決定來崇基進修,警告她,不要報讀,否則將會變成「異端」。慧芳表示那時她抱着滿腹疑慮回家,幸得丈夫開導她說:「崇基神學海納百川、有容乃大,能接受不同意見。」聽完後,慧芳心安了下來,入讀後,更發現自己的眼光擴闊了不少,還向那位同事分享學習的所見所聞。

師生融洽.課堂精彩

「崇基的老師都很出色。課堂可自由選擇,彈性很高。」二人在崇基神學院選科早有共識,就是一切以興趣為先。少雄讀書很用心,一看見課程綱要中的閱讀資料,他立刻到圖書館尋找相關書籍。他回想下班後要來中大上學的日子:「有時候,我們工作一整天,晚上回到神學院要上兩個小時的課也不容易。上葉菁華老師的課堂很輕鬆,他視野廣闊,人又鬼馬,所以時間過得特別快,他喜用『豬扒的比喻』來教導我們,做功課時須分辨選材的好壞,美味與否?起初聽到我們一頭霧水,最後領略箇中的意思後,便會心微笑。」慧芳補充。

「那六年在崇基神學院讀書,是一段很美好和開心的時光。公司運作良好,使我們有穩定的收入;在教會內,我們恆常事奉;在神學院進修則獲益良多,滿足感很大。」能夠和太太一起在餐廳吃完飯,悠閒地走上神學樓上課,是少雄感到無比享受的時光。「可能我們總是出雙入對,當我們偶爾不是一起上課時,老師總會問,為甚麼只有你一個?」慧芳笑言,老師們都很友善,就像朋友一樣,令人總願意和他們一起交流。「有一次我捉弄關瑞文老師,問他為何我的論文沒拿到A級成績。他笑着對我說,A級成績有限額,已被你先生取去了。」

「另黎子鵬老師有次向我們介紹基督教章回小說!那時候,我們讀到《張遠兩友相論》,眼界大開,我們更常常討論小說的內容。」慧芳表示大家各有喜歡探討和研究的題目,讀神學期間,二人能就這些課題溝通,產生共鳴。「旁聽希臘文時,因記憶力開始衰退,每次聽完後都感頭暈。」二人相視而笑,不約而同地搖起頭來。

二人同行.協同效應

兩人笑言,深深感到一加一等如三的奇妙之處,特別是當兩人同讀一本書,並分工合作和分享看法時,便產生協同效應。「每翻閱書籍時,看到適合對方做功課的資料,便會互相告知。」少雄大談二人同行讀神學的好處。「我們一起讀書,上課,做功課,趕死線,並一起計劃論文寫作速度。由於修讀的科目相同,我們又可一併整理參考文獻,做功課時更有效率。」

慧芳以前做功課大多用手寫,很少用電腦,現在她要學用電腦做功課並要加上注腳,而注腳又有不同的格式。少雄在電腦方面的支援給她一顆定心丸,不致因為這些問題而中途放棄。久而久之,她也漸漸學懂了。專業為護士的慧芳表示在讀神學前,參與事奉時主要擔當協助角色,沒想到退休後仍能解鎖不少技能;疫情期間,牧者邀請她負責有關個人衛生的環節;神學畢業後,得到少雄的鼓勵,她參與更多主日學教導工作。「別人是補習天后,她現成了主日學天后,每次成人主日學招生,名額總是滿滿的。」少雄非常欣賞太太事奉的轉型。

廣闊高深.與主同工

少雄認為崇基神學領他探討的議題,具廣度和深度。「我現時在基督教協進會任義務總幹事,內有不少崇基校友,大家都能用一個較寬闊的角度探討議題,例如性工作者、難民、同性戀者、SEN學生等等,可見範圍之廣。」他深感在崇基神學院的訓練給他更遠更大的視野,能以合一、見證、尊重和包容的胸襟看待跨宗派、跨宗教的議題。眼看有不少畢業生學識和工作經驗都很豐富,他相信,若在學術知識外,能提供更多在實況應用的內容,例如:教會管理課程等,那就更臻完美了。「神學院訓練牧職人員時,除了神學、聖經和思想方法,他/她們很多時候也會需要一些行政、管理、領導三大範疇的技能,他希望神學院能幫助學生把學術知識應用於現實情況。」少雄和慧芳都對神學教育有一番見解。「面對現實處境,信徒在切切祈禱之餘,也要負上責任,事工並不是單靠上主完成的。」慧芳堅信基督徒須和上主同工。

相互扶持.互相補足

「她是上帝給我最大的禮物。一路走來,無論在家庭或在教會上,沒有她的支持和陪伴,絕對不能完成歷時數年的課程。」少雄感恩在讀神學路上有另一半的同行和支持,他笑言自己其實是高級伴讀書僮。慧芳補充說:「他在學識深度或是思維闊度上都比我強。於我而言,他既是丈夫,也是我的導師,若沒有了他,很多技術上的問題,我也處理不了。有他在旁,我就有信心完成。」

從少雄和慧芳之間的對話,不難發現他們互相欣賞、互相合作、互相補足、常就不同議題來作深入的溝通,加深大家的了解,對一段美滿婚姻來說,以上每個環節都是相當重要的。

(訪問、撰稿:李廣平)